目前分類:書籍 | 獨處的一隅 (5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黃檸檬》權汝宣
「我癱坐在地板上,拿起宛如屍體被壓扁的衛生紙開始哭泣。哭泣,我因為不知道自己是誰而哭,因為我不知道該以誰的樣子活下去而哭。我撕下衛生紙,拭去眼淚。有人還來不及發現已經失去春天,就失去了春天;同樣的,我也還沒意識到已經失去人生,就失去人生了。」 - p.105
 
176518744_3261117817449094_8811466388828256461_n.jpg
 
 
她以超脫世俗的美麗模樣離開了;
她以撕裂破碎的殘缺靈魂留下了。
 
2002年夏天,韓國全民都在瘋世界盃足球賽期間,有一名美麗的十九歲女高中生卻陳屍於郊區公園,青春年華的生命慘遭鈍器冷血擊殺,震驚社會大眾。案件懸宕多年,相關學生和家庭都陷入看不見盡頭的苦痛,尤其是受害少女的妹妹多彥,她感到人生被惡狠狠地撕裂。
 
「可是陌生的空間卻不斷刺激我們的神經,更加無時無刻提醒我們,搬家正是因於那樁殘忍的命案,令人毛骨悚然。腦海裡原本凝結成水滴般大小的空白,此刻竟像氣球不停呼呼地鼓脹,這個世界漸漸遠離、模糊,終至消失,媽媽和我就此瞬間墜落。」
 
《黃檸檬》由三位不同女性角色敘事組成,透過三人訴說,進而解謎拼湊故事全貌。初讀故事時一心一意只想知道兇手是誰、案件的真相為何。直到故事的最後停留在六月向晚的夕陽裡,那瞬間突然明白真相都已是改變不了的事實,而活著的人還在生命的殘酷裡掙扎。
 
「我們會有幾天睡得著覺,有幾天睡不著;有時會忘了吃東西,而且沒有想梳洗的念頭。我們未曾領悟到,再怎麼樣都要先往上爬的簡單事實,只任由自己像死去一樣,趴伏在井底般潮濕的陰暗裡。」
 
姊姊死後,多彥進行了整型手術想變成姊姊的樣貌。像是要喚回拭去的過往,讓一切繼續前進,卻墜入更深層的無底洞,迷失了自己。與案件相關的人無一倖免,就算只是同班同學,她的離開終究在每個人的生命裡刻下了印記。
 
「我認為任何生命都不存在特別的意義,不管是他的生命,姐姐的生命,還是我的,無論如何找尋,甚至是想編造,沒有就是沒有。輕易地開始,又輕易地結束,這就是生命。」
 
以懸疑的故事情節,不同視角敘事拼湊全貌,讓讀者在抽絲剝繭的過程中反思生命的意義。如果沒有將這本書反覆閱讀兩遍以上,會覺得言之過重。但在這本書裡我的感受就是如此沈重。
 
每個人的人生都承載著或多或少的悲傷,拭去的過往就不再回頭望總是太艱難。會有出路的吧!還是要奔向六月向晚的夕陽裡,活出自己的生命。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神自助餐》劉芷妤.
「她沒想過世界到底討不討人厭,就像沒想過為什麼葉子應該是綠的卻有葉黃素,花應該是紅的粉的紫的黃的但偏偏有個花青素,噪音摸都摸不到可是竟然有白色的。轟隆,轟隆。」- p.305

 

120343291_3087737464787131_5441775710804626639_o (1).jpg
 

虛構的她們;現實的她們。

《女神自助餐》是劉芷妤的復健之作,重新拾筆寫下血淚斑斑的八篇短篇。「女性主義」的散文、小說不少,而整本皆以女性主義為題的短篇,我所知的不多。

「我不要寫『發生在某人身上的大事』,我要寫『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小事』,讀者自然會進到心裡去挖自己的傷,而不是去同情故事裡的他人。」劉芷妤說。

劉芷妤寫下的故事對我來說的確做到了她的期望。一場同學會、婆媳相處的日常、母女相聚的時刻、職場裡的女性、火車裡的大媽。沒有重大事件的開頭,故事是日常生活裡,你我可能都曾瞥見的畫面片段。既視感強烈而讓人不禁想,這個故事我是不是在哪裡看過;這段文字讀起來怎麼隱隱作痛。

「有時候她真的不知道,究竟是這世界太扭曲所以才令人受傷,還是因為人們不斷受傷,才讓世界一點一點地扭曲了。」

或許會有人以為這是一本高聲呼喊著「性別平權」的書,但故事裡只是一個個踏著玻璃碎片走來的女性。

「她說不出口,無法承認自己正用全部的中年女人少女心,祈禱著一句話哪怕是透露出一點點對未來的可能或期盼,都好。她已經準備好義無反顧了,四十二歲未婚女性的義無反顧,與二十四歲的可是大不相同。」

她寫女性在感情裡的缺乏自信來自於年齡、外貌;寫別人的女兒和自己的女兒在同一個家處境的不同;寫擁有長生不老之身的女性如同遭受咒詛;寫火車裡被正義魔人盯上的大媽其實是為了拯救別人的女兒。

「我無話可說。維妮很清楚事情該是什麼樣子,只是我們都沒有辦法讓事情變成那個樣子。」

即便是在我們相信時代已經進步到父權不再是至上的時刻,往往還是有許多我們無能為力的片刻。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想起狄更斯的名句,對這個時空的這個我而言,或許可以解讀成:這是人類史上最接近性別平權的時代,但也因為這樣,太容易被當成『已經夠平等了』,所以可以放棄進步的時代。

我不確定以男性的視角來讀這本書看見的是什麼,除了關於女性從小到大可能受的傷,對於世界無能為力的挫折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心傷。我想也是這些故事裡能感同身受的。

「青了的,是她那天接到電話,聽見學校說女兒自殺被發現緊急送醫的那張臉。臉青著時間停著,但奇怪的是手上的鍋鏟還在煎盤上俐落切著蛋餅,好像人跟身體可以分開似的,煎盤邊緣的隔熱板後站滿等著早餐要趕去上班的客人,他們也都是那張不耐煩的厭世臉。」

還是要祝福每個你啊,可以在這世界少受一點傷。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陽與她的花》Rupi Kaur.
「當你有天什麼都擁有 / 我希望你還記得 / 你什麼都沒有的日子 」-p.217
 

119795295_3078223685738509_4309027098814472363_o.jpg

在這偶爾讓人受傷的世界裡,
找自己的太陽,種自己的花。
 
花,多舛的一生,經歷枯萎、凋零、生根、萌芽、綻放。如同你我在這千瘡百孔的世界裡,跌跌撞撞的前進。
 
詩集以花的意象貫穿,書寫悲痛、放逐、溯根、尋愛的過程,直到我們終將真正懂得如何拯救自己。
 
失去後我成日虛弱躺在床上 / 窮盡眼淚想讓你回頭 /可是淚水流乾 / 你卻沒回來
 
從失去愛情的那一刻開始說起,以失落的姿態開始這趟旅程。原本屬於自己的全世界,開始崩塌;毀滅。
 
我甚至嘗試活埋自己 / 可是泥土卻退縮了 / 它說,你已腐爛 / 這裡已經沒我的事
 
崩塌的世界裡,心臟仍然還在跳動。碎了又碎的心還堅強著,你怎麼能不好好活著。哭吧痛吧,再慢慢拾起心的碎片,重新生根。
 
我掘開土 / 爬出 / 又抓又扒 / 放聲咆哮 / 大地驚懼隆起 / 泥巴輕輕浮起 / 我的人生向來是起義 / 一場埋葬後又是一場
 
再次生根時也同時追尋自我根源,關於母親的源、母親的愛、母親給予的一切。
 
「我們必須學會將注意力放在正能量,一定要將四肢浸泡在正能量,更盡責的去愛這世界,要是我們無法學會善待彼此,哪有可能學會善待最不堪的那個自我。」
 
是愛情的萌芽期;是自我的萌芽期。她說沒有薄荷巧克力脆片冰淇淋解決不了的問題,至於它無法解決的傷痛,還有母親的臂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薄荷巧克力脆片冰淇淋,比如我的清心普洱鮮奶茶。母親的臂彎也可以是任何你所愛的人,當然,還有你自己。(蝴蝶擁抱)
 
「這個夏天我拆卸牆上所有鏡子的螺絲,不再需要看見自己才覺得有人看見我。」
 
日日年年裡總有黑暗來襲時,期許我們總能堅強又勇敢的再次找尋自己的太陽,重新綻放。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時小明月》林佳樺.
「他談起小時走路上學,捨不得穿鞋,把鞋子收在書包,光著腳丫走在鄉間石子路。村子裡城隍爺生日,辦桌大拜拜,有好多吹糖、捏麵人的小販來趕集,他拿到一個阿伯送的吹糖小雞,興奮地收在口袋裡,幾天後再想起時,麥芽都融了一半。」-p.156
 

120063401_3078223455738532_3913253759733419927_n.jpg

 
隧道的彼端,記憶裡的家鄉。
 
因為「宜蘭」兩個字而翻閱的書籍,細細品嚐月光濃縮成的山楂餅滋味。生長於宜蘭三星鄉的林佳樺,書寫兒時與外公、外婆居住的記憶;小學時回到鎮上生活的時光;成年後拾起文學拐杖走進時光隧道的心情。
 
「我回到鎮上念小學後,外公年紀老邁,已抬不動重物,沒人幫外婆舀料抬磨,身形日益佝僂的她愈來愈沈默,常鎮日坐在灶跤的板凳上搖扇,她和石磨在灶跤一同寂寞漸老。」
 
兒時的記憶是外婆的中藥舖,獨自被送往大洲外婆家居住的日子裡,是外婆身後的「狗綴路」。從陌生到依賴的日子,是心裡深處最深刻的回憶。
 
「父親和我在剪報時,常不發一語,中場休息我們互望進度,我得常別過臉忍笑,因為父親臉上多了黑墨掃過的污痕;他則皺起眉眼,示意我去洗臉。那些墨痕像條虛線,微微拉近我和嚴肅父親之間的距離。 」
 
回到鎮上的時光,除了要重新適應新生活,也要重新與父母、姊弟相處。分離的歲月終究讓彼此的心隔了一道牆。
 
「母親已年屆古稀,回娘家那幾天出外散步,我猶豫著要不要挽起她的手,我們很少如此親密,反倒是母親叫我背過身,除去我髮上一根根黏附的鬼針草。想起高中生物老師曾說,節肢動物頭上的觸鬚可以感受到溫度、味道、觸覺與訊息,此刻髮上的手,好像無聲的傳達了某種語言,我感覺的到。」
 
時光荏苒,骨肉之情仍在生活中醞釀。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同,就像「外公閉了眼,憑觸摸、耳聽也可診病。原來有些事,可以用關閉眼睛來認知。」
 
「在零碎的時間及被切割的空間,我幾筆幾句地記錄,若寫不出來,就讀,這樣的寫與讀,漸漸地將沉在海底的我打撈上岸,有時撈起腿骨,有時只撈起一截髮,有文學這根拐杖,我就能回到地面,慢慢地行走。」
 
很喜歡如此貼近心裏的故事,因為明白這是作者不再隱藏深層的自己,願意在書寫時承受心痛才能寫出的故事。隧道彼端,三星蔥的味道始終飄散在空氣裡,歡迎你回家。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島西岸的來信》Lori Nelson Spielman.
「我迷失了方向,我一直困在罪惡感裡走不出來,不只是過去的半年,而是過去的三十年。我和真正的自我距離極為遙遠,幾乎不記得往日那位開朗的小女孩,一個不曾背負愧疚的靈魂。多年來第一次,我想把她找回來。」- p.260
 

120040934_3078223009071910_6383772594547842004_o.jpg

 
「一個奇蹟」的來信,一趟痊癒的旅程。
 
火車出軌的意外,喪失小女兒小汀的艾芮卡自責不已;失去妹妹的安妮以為母親將小汀的死怪罪於她,憤而離家出走。來自小島西岸「一個奇蹟」的來信,讓迷失方向的艾芮卡再次踏上家鄉「麥基諾島」。為了找回安妮的同時,也開始了自己的痊癒之旅。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找回遺失的自我;通往自己和家人的真心,明白真正重要的事情和自己在乎的事情該如何取捨。
 
「家人,就是那些願意讓你離開,卻永遠不會放手的人。」
 
「別把真正重要的事情,和妳在乎的事情搞混了。」
 
讀過作者的前兩部作品,她的小說被我個人歸類為療癒系小說。故事情節淺顯易懂,讀的是「感覺」不是內容。如果喜歡故事總有快樂的結局,我想她的作品非常適合,雖然過程也有悲傷難過。也可能像我,其實不特別喜歡快樂的結局,但想要在疲倦的日子找到一點幸福感。她的故事對我來說就有這種療癒作用。
 
「當你想到那個人、那件事時,臉上掛著的是笑容而非淚水,你就知道自己正在痊癒中。」
 
人事已非之後,記憶會將傷心風乾;憤懣吹散;快樂封存。年紀漸長後才明白,別一輩子活在遺憾裡。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開那處工地之後,我總喜歡在夏天時吃鹹粽,用很多種沾料來吃。用蜂蜜、豐年果糖、紅糖、白糖、花生粉、草莓果醬沾著吃。那是她們教我的吃法,慢慢地,細細地,用不同的方法來品嘗。即使那時候吃的粽子已經久放,失去了新鮮、彈性和應有的口感,但依然值得細細品嘗。一如她們的人生。」- p.244

 

106808754_3003889569838588_2162544924459970009_o.jpg
 

每個腳踏實地活著的人,
都擁有值得細細品嘗的故事。


一個青年監工的生活觀察,一篇篇承載生活重量的文字。工地八嘎囧、外籍移工、工地師傅、工地大嫂、看板人......,林立青用溫柔樸實的文字寫下曾在他生命裡走過的人。

「在工地有人吵起架來,調停的常常是她們;在工地看見有人病痛時,分藥提供偏方的是她們;工地有貓、狗死亡,埋葬的還是她們;工程順利,帶著下包師傅一同唱歌的也是她們。甚至工程不順,要去哪裡拜什麼,都是她們在指點迷津。困苦的環境使人感恩,在這種環境中,女性特有的溫柔充當防腐作用,能使自己和丈夫更為穩定。」

閱讀時總浮現鐵漢柔情四個字,以為會是只圍繞著工地師傅的點點滴滴組成的散文集,沒想到作者對工地裡、工地外的女人描述的更多。

他的文字難得的是,他是在「現場」的人。如果這是一本採訪者的報導,或許無法這麼貼切的描寫出事件的實況。

為了一張罰單,眾人苦苦哀求或齊聲怒罵的畫面。工作的動力,需要的是藥物的配合。走水路的不得已,體制下的無能為力。

「如果我們判斷人的標準,是用刻苦,是用勤奮,是用力爭上游的努力和對於生活的認真,去決定一個人的品格,那我們不可能看不出來他們值得擁有尊敬。」

小時候天真的相信,只要努力一切都有機會改變。長大後才逐漸明白,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這個社會體制下,平凡的我們也許無能為力,但至少還能彼此尊敬。

「我們既然知道以一個人的經濟條件去斷定其社會階級以及地位是錯的,並且深惡譴責,那又為什麼不改變對他們的看法呢?」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鬼故事更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少女老王.
「那時的我還不懂,這個貓咪包包不只是用來裝衛生棉,同時也把女性身體的一部分封存了。在大家看著都喊可愛的貓咪笑臉之下,我們是見不得人的髒污,雖然同時也是人類孕育新生命時必經的過程。」-p.28

 

93614519_2927788034115409_5993453332004339712_o.jpg


日常生活裡的恐怖片,
笑淚並存的人間四月天。
 


讀遍了女性作家書寫生活記事的作品,仍然覺得津津有味。關於女孩成長過程所遇到的困境、校園裡的晦暗過往、職場上的荒謬離奇。許多鬼故事我們都不陌生,但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讓人更明白生活本就是一部恐怖片的事實。

「那顆難吃的菜包就這樣從媽媽的回憶中被召喚出來,穿越了四十年的光陰,來到沒能參與的我們的記憶裡。也許那些曾經感到後悔的事、那些我們以為辜負掉的愛情,都是一種預支。預支的是一口帶著遺憾的味道,好讓未來的我們能在這樣的初嘗中,成為更好的人吧。」

小時候我曾經不喜歡父親身上的油煙味,後來漸漸懂得那是他辛勤工作的證明,那是屬於我父親的味道。然而,即便在早已不討厭油煙味的許久之後,我還是很愧疚,愧疚自己曾那麼不懂事的嫌惡那股氣味。

「我們總是忙著豐盈自己的年華與人生,並習慣用才剛起步沒多久,握有無限可能的奢侈人生長河,理所當然地拒絕逐漸走向各自時區終點的長輩們。 」

「把握當下」的箴言在各個故事中不斷出現,明白的人努力在生活中實踐,而終究只有當自己站在失去面前才真正懂得當下的可貴。

「女孩,妳有胸部是一件正常的事;妳的臉未施脂粉是一件正常的事;妳化妝打扮是一件正常的事;妳穿短褲短裙露出人類都有的下肢是一件正常的事。在不傷害到別人自己的情況下,妳為自己做的任何決定都只能屬於妳自己,那些強加解釋的標籤,風吹了就會掉,千萬不要撿起來再往身上貼。因為妳是那麼地耀眼。」

少女老王勇敢反擊職場性騷擾的勇氣,何嘗不是在跌跌撞撞中拾起脆弱的自己,才成為能為自己負責的大人。

雖說你我的人生都是一部恐怖片,卻也是人間四月天。生活的美好不只是快樂構成的,我們受過的傷終將成為使自己成長茁壯的肥料。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年的意義》John Leland.
「弗瑞德等不及想在明早醒來,明天他會更老、更脆弱,但他仍是自己。」- p.128

91697326_2917427561818123_7955045525508587520_o.jpg


 

你知道你老了以後想做什麼嗎?

這本書是集結《紐約時報》的記者John Leland貼身採訪六位高齡紐約客一年,所撰寫的專欄文章。書中沒有90歲還能跑馬拉松的勵志故事,John的文字鏡頭讓我們看見的是平凡的老年生活。

「不論人生的最後一章是壓縮還是延長了,對所有人來說,老化必然發生。動脈會硬化,關節會腫脹,頭髮掉光或灰白,腎臟不再管用,皮膚失去往日的彈性。糟糕的是阿茲海默症也定下來自己的時間表,醫學至今難以延緩。」

老年的開始是一段失去的旅程,無法選擇的失去身體基本功能,不停退化的過程之中,讓人開始自我懷疑活下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小時候,只要是和爸媽在一起,爸媽盡力為你好,即使你們非常窮,你也會很快樂,因為那就是你的全世界。」

二戰老兵弗瑞德的成長環境並沒有使他對人生感覺絕望,反而教會了他感恩的心。無論生活多麼困頓,他對於自己擁有的人生充滿感謝。

「哀悼?我現在還在哀悼。我好想念他。有時我翻過身,他不在,我就會醒來。偶爾感覺他好像就在這裡。有一次我電視看著看著,開始跟他聊起節目的事,接著才想到他不在了。 」

失去伴侶的約翰常常說著想死,不是盲目、失望,而是像一個歌手表演完要從舞臺下場一樣,他接納了生命終將結束的事實。儘管如此,他仍然在回憶中的喜悅裡讓每一天充滿意義。

「我想,約翰的人生之所以美好,多少是因為他能把記憶塑造成美好人生的故事。約翰從來不覺得既熱愛人生又想結束人生,有什麼矛盾之處。」

黃麗群在《我和貍奴不出門》寫:「老年永遠不會理想的吧,不管怎麼說。因為生為一個人就不是太合乎理想的事。因為人會變老本身就是最不理想的事。」

我們也許都會在不同年紀想像理想老後的模樣,但我們無從得知年老的我們將失去什麼,也不曉得會遇到哪些無可預期的阻礙。

「他們沒把年輕時的自己理想化,而是專注在讓他們更能活出自己的事物上—也就是讓他們最有人性的事物。對喬納斯而言,是藝術創作,對海倫而言,是霍伊。」

老年的意義是什麼呢?如同每個人為自己的人生賦予不同的意義,我想真正的解答只有我們自己將來會明白。而透過這本書的故事,我們仍然能從中明白一些道理。

「真正的挑戰是找出晚年可以支撐你的人生目標。拳擊有氧或許不是理想的選擇,不過繪畫、政治活動,和家人相處,或是把你的技藝傳給下一代,在任何年齡都可以是活下去的理由。」

從來不認為人生一定需要「遠大」的目標才有意義活下去,但找到一個讓自己生活快樂的方式,我想就是在這漫漫長路上每個人都在努力的事。

快樂其實無所不在,關鍵在於自己的心態。

我還是會想像理想老後的模樣,而我會盡力準備好迎接不一定符合理想的老年樣貌。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
「全家人一起吃著沒有加蔥、雞蛋或油炸豆腐的清湯烏龍麵。對這家人來說,用餐基本上不是為了享受,只要能填飽肚子、驅走寒意就行了。」 -p.19

 

87389825_2893217080905838_2409957801062301696_o.jpg
 

也許血緣關係並不是組成家庭的唯一要素,
彼此間的親情流動才是成為一家人的關鍵。


偷竊為日常生活維持生計的方式,六個各自帶著傷痛相遇的人,成為了互相扶持的家人。

「六人就像從黑暗海底仰望水面透入陽光的魚,抬頭眺望大廈建築上方只看到一小片的夜空。」

來不及參與彼此的過去,而跌跌撞撞的人生讓他們相遇。過往缺乏的家庭溫暖,在這個毫無血緣關係的柴田家瀰漫開來。綁架案的犯罪事實下,是由於心中親情缺口而萌生的守護之意。

是枝裕和以輕描淡寫地口吻訴說這家人的故事,關於他們生活的日常、過往的回憶。一直到結尾前都沒有什麼特別感觸的平淡故事,是到了分別的時刻,我才瞬間紅了眼眶。

「追逐公車的阿治停下腳步仰望天空,然後像小孩子般放聲哭泣。他理解到失去的東西有多麼重大而放聲哭泣。他已經沒有任何地方可去,也沒有任何人在等他了。」

親情的建立也許從不是血緣,人與人之間真心的相知相惜、相親相愛、相輔相成,就是彼此最珍貴的親人。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妻子》Louisa May Alcott
「她親手縫製結婚禮服,密密縫進少女心中最溫柔的希望與最純真的浪漫。三個妹妹將她美麗的頭髮編成辮子,她身上唯一的裝飾是幾朵鈴蘭,因為那是她的約翰最喜歡的花。」 -p.45

87952807_2886320118262201_7485650598428147712_o.jpg
她們的人生在同一個地方開始相伴,
未來的人生她們各自奔往幸福路上。

 


含苞待放的少女時期是手足間溫暖情誼、幼稚爭吵、相知相惜。盛開之後,馬曲家的四朵花兒各自綻放獨有的美麗。

在《小婦人》裡,姊妹們遇到問題總有母親的智慧箴言引領她們。《好妻子》裡的她們,隨著歲月經歷,逐漸成為了可以獨自面對生命課題、勇敢、堅強而且自主的女人。

「我知道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企圖對抗的人只會受盡痛苦還遭到嘲笑。我不喜歡企圖改革社會的人,希望妳不會成為那種人。」

「我喜歡,如果可以,我一定會成為那種人。儘管遭到嘲笑,少了他們世界絕不會變好。在這件事,我們永遠不會有共識,因為妳屬於老派,我屬於新派;妳會活得有滋有味,但我的人生也會發光發熱,我樂於承受別人的辱罵與嘲弄。」

即使是在同個家庭生長,每個人仍會擁有不同的夢想,不同的價值觀。「妳會活得有滋有味,但我的人生也會發光發熱。」很喜歡喬的這句話,我們可以不認同彼此的想法,但我們都能真心的祝福彼此邁向各自嚮往的人生。

「我努力過了,但我每天都輸掉一點,而且我覺得永遠贏不回來。喬,就像海水退潮一樣———雖然緩慢,但無法阻擋。」

不管是書還是電影,喬或許是多數人最喜歡的角色,而我也一樣。可是我內心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貝絲的角色。

她擁有最平凡的嚮往、最簡單的心願。她希望大家永遠在一起;希望大家都過得愉快,除了一架鋼琴,她別無所求。
面臨生命一點一滴流逝,她比誰都勇敢的直視它。她讓馬曲家的人學會了珍惜的一課,再怎麼不捨,也知道小貝絲一定能在天堂快樂的彈奏她最愛的音樂。

經典之所以不朽也許是它的平凡之於時代並不平凡,然而,貼近生活的故事越是能引發讀者的共鳴。

我們終將明白,每個世代裡的女人都有自主思考力,有靈魂,也有感情;有野心,有天賦,也有美貌,愛情並不是女人的全部。
而世上每一個人,都擁有幸福的權利和逐夢的勇氣。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婦人》Louisa May Alcott
「世界上有很多像貝絲這樣的人,害羞安靜的坐在角落裡,直到有人需要她們。她們如此欣然地為他人而活,沒人看見她們的犧牲,直到這隻火爐邊的小蟋蟀不再發出鳴叫,這個陽光般的甜美存在消失不見,徒留寂靜與陰影。」- p.69

 

84834572_2866146456946234_2567188178582634496_o.jpg


世界紛紛擾擾,她們始終純真善良。

故事從聖誕節前夕開始說起,馬區家四姊妹接連抱怨著生活上的不滿,一同哀怨沒有禮物的聖誕節。而母親的一雙舊鞋,卻讓她們忘記了自己沒有的聖誕禮物,四位小婦人決定給母親一個驚喜。

「在聖誕節早上,這幾個忍著飢餓的女孩將早餐送人,自己只有麵包和牛奶可吃,但我想這座城裡沒人比她們更快樂了。 」

我一直覺得「分享」本身就是一件能使人心靈感到富足的事。可是這種快樂,是在實際去做之前不會體認的事。甚至是十幾歲的我們不見得願意的事。當妳剛開始擁有一件一件屬於自己的東西時,不是誰都能輕易與人分享的。因此故事這段落特別讓我感動和印象深刻。

「瑪格麗特獨自坐著,淚水常常落在手頭的工作上,體認到自己過去多麼富足 — 擁有愛、保護、平靜、健康,這才是人生中的福氣,比金錢能買到的東西都還珍貴。」

「艾美彷彿聽見了,睜開眼睛、伸出手臂,臉上的笑容深深觸動了喬的心。」

心愛的事物消失會讓妳心痛,心愛的親人消失卻會是一輩子的心洞。為了平凡小事的爭執,幼稚的報復行為,卻是手足間最平凡深刻的寫照。

「沒錯,喬。寧可當個快樂的老小姐,也好過當一個不快樂的妻子,或是急著想出嫁、逾越分際的女孩。」

《小婦人》是馬區家四姊妹的青春物語,也是馬區太太身為母親、妻子、女人、女孩的箴言。個性截然不同的女孩們在世界紛擾之中仍純真善良的成為她們夢想中的小婦人。

「女兒們,有件事要記得,媽媽永遠願意聽妳們傾吐心事,而爸爸是妳們永遠的朋友。我們兩人不僅相信也同時希望,女兒無論成家或單身,都會是我們一生的驕傲及安慰。」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李屏瑤
「小時候的『 今天 』就是一切,每個當下、每個小時、每個遊戲都是珍貴而嶄新的體驗,還沒有力氣想明天,也不懂那些未來的未來。好像沒有什麼可失去的,當然沒有什麼可懼怕。」 - p.39

 

77070999_2787903894770491_3881837776231989248_o.jpg
 

生而為女生,我很快樂。


柔軟和強韌堆砌而成,鐵皮加蓋的違章女生。李屏瑤以親身經歷的成長故事,寫著「如果我是男生就好了」變成「生而為女生,我很快樂」的轉折。

「後來,我終於理解媽媽口中的『 正常 』是什麼。正常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中間值,如同有人喜歡正常,有人喜歡半糖去冰,有人喜歡無糖少冰。正常不是正確,當你跟大多數人不同,不代表你不正常,你只是比較特別。」

人們喜歡以自己認為的樣子去對他人設立框架,在框架之外的模樣就是「違章」。但其實從來沒有人應該要活成什麼樣的絕對公式,你的人生由你自己定義,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一個人。

「肉體的疾患可以被看見、被指認,靈魂的多半被忽略,即使再怎樣大聲疾呼,世人常常只看見皮相。下雨的晚上我在路上走,沒力氣撐起手上的傘,有些人的生命就是這樣在雨夜來回走,別人還會責備,你明明有一把漂亮的傘,撐起來不就沒事了。他們不明白,有的人就是走不出這一場雨。 」

有晴天就有雨天,有雨天就有晴天。一直認為日子總會雨過天晴,但也明白有些滂沱大雨是怎麼淹沒自己。那一把漂亮的傘需要有人為你撐起,陪你走過風雨。或是需要自己找回勇氣,慢慢拿起。

散文讓人喜愛的總是那些人生裡似曾相識的瞬間,因為那是你能明白的感受,是兩顆柔軟而強韌的心相遇。

「古文的『 恨 』不是現在理解的那種恨,而是遺憾。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去恨,去哭或是笑。那些如果句被一句一句漸次刪去,慢慢調整到喜歡的頻率,吃喜歡的東西,過喜歡的生活,生而為女生,我很快樂。」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停車暫借問》鍾曉陽.
「路很長,從夕暮駛入黑夜,簸簸頓頓,教人想到乖蹇半生,最後仍是獨自一人睜著眼睛走進黑暗裏去。她只希望永遠走不到盡頭。」- p.199


73133583_2763001960594018_8518428884079738880_o.jpg

一生只為一段情,
一世只愛一個人。

 

18歲的鍾曉陽寫了趙寧靜的乖蹇半生,與日本男子的短暫相戀;與林爽然糾葛半生的相愛。

「她覺得他不大講話,可是做甚麼都專注一致,無論甚麼事,只要他一做,他就全心力都在那上面,整個人整個魂都在裏頭,甚至吃黃豆,吃蘿蔔,或者戀愛。 」

戰亂之下的愛情故事,常見的時代劇本。吸引我的從來不是故事,而是字裡行間流動的情感。一句看似輕描淡寫的敘述,就是他們相愛的證明。

「寧靜整個人撲在牆上,聽得牆外咚一下的皮鞋落地聲,她死命把耳朵撳在牆上,聽著聽著,腳步聲就遠得很了。」

很喜歡鍾曉陽的文字,以一段文字畫面滿載人物情感。彷彿能在讀到「腳步聲遠得很了」的同時聽見趙寧靜心碎的聲音。

「動人的愛情故事實在少」動人的其實也不是故事本身,動人的始終是之間的情感。比起故事著重描寫趙寧靜和林爽然之間的糾葛情感,我個人卻偏愛前段「妾住長城外」與日本青年的小情小愛。

「黑暗中,一把鏽紅油紙傘斜簽角隅,是那次千重送她到街口,逼著她要她撐回家的。」

故事的後來並不難揣測,也同時印證那個時代的女子終究必須以一段婚姻保有在這世上的立足之地。而乖舛半生後的相遇,卻還是只能等眼淚風乾。

「她抿嘴一笑,鼻子酸酸的。她不是他人群中的人,在他的人世上,她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中山七里.
「到底是哪裡不同,利根也說不上來。只是和三人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比起來,感覺得出有一絲很像腐爛的味道。只不過不是東西腐爛的味道。是人,以及其生活本身爛掉的味道。」- p.242

 

69538290_2718158045078410_2922235159094755328_o.jpg
 

沒有人不需要保護,也沒有人應該被殺。
原來活著是一件如此艱難的事。


福祉保健所的課長三雲忠勝被殺了,他是一個好人。
無論在家庭還是職場都是受人尊敬的平凡好人,卻遭嫌犯綑綁在空屋中,活活餓死了。故事就在一樁駭人聽聞的命案下揭開序幕,隨著刑警笘篠偵查命案的步伐,陰暗角落裡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們逐一出現。

「遇害的是一個平凡的好人。但笘篠覺得這背後是一片深不可測的黑暗。」

殺害好人的人,是壞人嗎?抱持著想知道壞人是誰的好奇心讀這本書,卻在我所猜想的壞人出現後開始對他產生的同情心。是不是在我們了解所謂的犯案動機後,就很難只以「他做了壞事,必須懲罰」的心態去看待一個痛下殺手的人。

一體兩面不足以解釋這世界,也不足以論斷一個人。有太多的緣故可以促使犯罪的發生,然而緣故不見得都是邪惡的。

好人之死後,是君子之死。
而兩名死者的關聯是窮人之死。

「存款終於見底了。廚餘的量之所以減少,是刪減了伙食費。調味料之所以少得很快,是以重口味來彌補少量食物。」

生活困苦,因飢餓而死在我們視而不見的角落反覆上演,沒有能力維持生計的人要如何活下去?政府提供的生活保護究竟保護了誰?「利根不會不知道,餓死遠島惠的不是單一個人,而是鹽釜福祉保健事務所的方針。」

作為一本社會派推理的小說,我很喜歡中山七里的故事語言。雖然是推理小說常見的元素,比方說命案的開頭。但他以不同人物視角漸漸拼湊出故事的樣貌,讓主題一點一滴浮現在讀者眼前,層層堆疊出他想探討的是日本福利制度。

和日本社會型態相近的台灣,其實也正面臨著相似的問題。「用來養一群明知會再犯的犯人,和不願拿出來救濟人微言輕的窮人的,同樣是稅金。法律和扭曲的信條保護了不值得保護的人,卻對非保護不可的人視而不見。」

人民繳納的稅金需要用在太多太多的地方維持一個國家的運作,要如何能全面保障到人民福祉,實在是一個艱難的課題。我想,這一切只能不停的修正。

「年老又貧窮,普通人會在日常生活中漸漸失去光彩。然而遠島惠這名女性或許是生性堅毅,或許是天生樂觀,總是生氣勃勃。 」

活著是一件艱難的事,是一件不是你想要就一定能夠的事。但至少我們還能努力將活著的每一天填滿光彩。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廢墟少年》李雪莉、簡永達.
「他被迫承擔與年齡不符的責任,還有不必要的窘迫。原來,長大的滋味一點也不浪漫,反而更像場無法停下來的長程馬拉松。」-p.220

 

68600690_2700407050186843_4510707523367469056_n.jpg
 

浮在海上的冰帽,埋在海底的冰山。


這本書是報導者團隊的深度專題「廢墟裡的少年」,以記者之筆,寫下少年們的故事。在書寫他們的困境與掙扎中,報導者也探討少年的家庭結構、高風險家庭的成因及政府應對政策。除了聆聽少年的故事,還採訪了社工所面臨的難題。

以人物故事報導帶入議題探討,不僅讓人看見廢墟少年在困境中的生命力,甚而反思社會究竟該如何幫助這些孩子?

「江江和小旭都向我們吐露自己曾想過個『正常的生活』,但與所謂『正常』的世界之間,有個突破不了的結界,他們就算想跨過,也很少人願意給他們機會重新來過。-p.206 」

「金輝說他之前沒自信、怕出糗,沒有前進的欲望,但經歷過在中橫縱走,一天走過四十二公里後,人生就像褪去一層舊的皮,他意識到不能空等、不能害怕失敗,『我知道等,也永遠等不到要的東西。』-p.84 」

無論任何人,活在這世上都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去爭取想要的人生,但是,我們擁有的力量卻始終不平等。家庭失能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背負的是階級複製的枷鎖。不穩定的經濟來源導致少年們連受教育的權利都失去。

一個未成年的少年,每一天睜開眼想著的是下一餐在哪?明天還有沒有地方住?沒有選項的人生,他們只求平平淡淡地過下去。

他們,真的只能過普普通通的日子嗎?
他們有沒有機會翻轉自己的命運?

在這個連大學學歷都會失業的時代,國小、國中畢業甚至有前科的他們要如何踏入這個新鮮人競技場呢?
書中提及基金會和中小企業合作的方式,讓這些孩子有座橋樑能通往友善安全的職場環境。雖說,要讓這些少男少女脫離黑工市場仍是漫長戰役,但只要社會願意伸出手,拉住正在努力往上爬的他們,他們也能擁有新的希望。

「受傷的不會只是數萬個家庭,犧牲的也不只是底層兩代人。終究,因為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的匱乏,造成的貧窮世襲和階級固化,會在某個時間點以社會無法預期的方式,給我們一擊。 -p.103」

社會有責任,讓這群少年,好好活著,看見希望。

新聞報導裡不乏育幼院暴力、性侵事件被揭露,原本是要保護受傷孩子的家,怎麼就成了傷害孩子的地方呢?

「那一刻我才清楚,育幼院裡權威教育的本質,雖然是替代性家庭,但育幼院終究不是家,我們永遠都是被管理的一群孩子。 -p.190」

每當看見某縣市驚傳虐童、家暴事件,我總會浮現的想法是「快帶這些孩子到安置機構吧!」我以為那是最安全的避風港。讀了這些故事才明白,安置機構始終不是孩子真正的家,機構也有自身面臨的難題。寄養家庭也許能提供更多關愛,但程序卻十分繁雜。

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們在社會生存面臨的難題常常被遺忘,每一天都在和命運搏鬥的他們需要的從來不是可憐與同情。重新與社會和社群連結才是最重要的。命運多舛的少年需要機會,需要希望,需要相信廢墟裡也有天光。

透過這本書我才了解那些我們在街上瞥見的年少身影,有多少或許是身不由己,有多少比我更堅強的活著。讀完這樣的報導總覺得無力的是不曉得自己能幫助些什麼?但我知道其實我們能做的很多,也明白我們能幫助的有限。不過,就算我還沒有寬闊的雙臂能擁抱他們,也能伸出手給他們鼓勵與肯定。

「這群底層男性,以及他們的家庭和下一代,像眾多龐大的冰山,我們看見的廢墟少年,只是浮在海上的冰帽。但未被覺察的、深深埋在海洋深處的,是一個個被時代巨輪輾壓的家庭,而那是源自經濟變遷、勞動人口的流動和婚配組合改變的歷時結構。像是反諷著號稱進步著的臺灣,他們的無語是一個震耳欲聾的存在。- p.103」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了謊以後》Sarah Pinborough 
「 因為與他共處,就好像剝開一層又一層細緻的皺紋紙,然後發現其中包裹著那個你小心地藏匿起來,並逐漸淡忘的珍貴寶物。」- P.72

 

67465086_2686096924951189_2096276634125467648_n.jpg
 

在那之前,信任是誓言;
在那之後,真相是謊言。

 


16歲的艾娃有自己的秘密;她的母親麗莎也有秘密;母親的摯友瑪麗蓮也有秘密。在這些以謊言藏匿的秘密之中,隱藏了恐怖的真相。

隨著艾娃拯救一位意外落水的男孩之後,過去的謊言,無法隱瞞的真相也將逐一被揭開。儘管秘密掀起的波瀾使她們的生活開始分崩離析,但為了彼此,她們也找回了面對真相的勇氣。

「也許一切都會沒事,也許只是我瘋了,也許是我自己打破了相框,也許是我自己崩潰了」

這是以三個時間點、多重視角交織而成的故事。故事的敘述方式讓人想起《列車上的女孩》,情節較沒那麼緊湊,但總在我讀得索然無味時,出現驚人的轉折。

一開始一直覺得很像在讀少女的日記,16歲艾娃的煩惱。不過故事絕對沒那麼簡單,麗莎的祕密被揭露後,就像一個誘餌,吸引我想儘快知道真相。我覺得是一本讓人不自覺想一直翻到最後的書。

「人體的細胞每七年會完整代謝一輪。所以本質上,我們都和七年前的自己是完全不同的人。這讓我覺得,大家之所以對別人的過去如此著迷,是因為我們都已經不同於當年。 」

以此為理由,麗莎從不談過去。不談的原因是,她的過去是悲慘駭人的。

這段話我還真的去搜尋了是否有細胞七年代謝一說,其實這似乎也有諸多說法。但就假設,如果細胞真的會每七年完整代謝一輪,那麼我們會是不同的人嗎?

忽然想起在《德布希小姐》看過的一個問題, 「如果一艘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換成新的,直到全部的木頭都被更換過,這艘船還是原來的船嗎? 」相似的邏輯,不同的本體,答案一樣嗎?

故事的最後是謊言覆蓋了真相,因為失信的諾言而撒下的謊,讓許多人都付出了代價。說了謊以後,無論有沒有被拆穿,都會產生傷害。沒被拆穿的謊言會想雪球般越滾越大;被拆穿的謊言則會掀起難以預料的波瀾。

人,為什麼會說謊呢?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誰辯護》Sarah Langford.
「德瑞克陷入恐懼的陰霾。他回到家後,整理好書桌,把一切物件歸檔,為所有他愛的人寫下留言,再小心翼翼地燙摺合唱團的制服,準備交給下一位要穿的人。然後,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p.73

 

65670804_2672336979660517_1233168703630082048_n.jpg
 

法律之前,「人」才是主角。
11則法庭故事,無止境的人性思考。

 


這本書是作者將自己經手的案件寫成11則法律故事,除了讓人一窺法律工作者在辯護過程的內心感受,也引發讀者一同思考每個故事的背後隱含的人性議題。

如果只是平鋪直敘的訴說案件,對於不熟識法律的人們想必是枯燥乏味的。而「故事性」正是這本書吸引我閱讀的原因。透過作者的描述,被告人像是親口和我訴說著他們的故事般,我迫切地想了解事情發生的經過、被告的動機,因此不停地翻動頁面。

「身為女人,沒有比被他人宣判為不適任的母親、被剝奪身為女性的原始部分,還要來的更糟糕的罪名了。」

書中不乏關於家暴、離婚、監護權相關的案件。相愛之人變成相惡之人的戰役,法庭之外的孩子成了彼此的籌碼。有自主意識的孩子為自己出庭,還年幼的孩子呢?他的未來成了一場賭注。再多的數據研究也無法擔保究竟哪樣的決定才是正確的,而法官決定的權力卻主宰了一個孩子能不能在自己父母身邊長大的權利。

現今,孩童遭受虐待的新聞頻傳,我們或許會歸納出有某些行為、童年背景、性格的父母有更高的機率虐待自己的孩子。這些可能性是許多人相信的,而在一個嘗試改變自己,讓孩子留在自己身邊的人面前,我們能確定這樣的可能性是絕對的嗎?我們能輕易決定孩子的未來嗎?兩難的心情是讀每則故事不斷浮現的。

「事情從不會只有一個面向」的真理,在法律的故事顯而易見。而法律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人的故事即是生活中處處可見的。

「我站在車站一角等待火車來臨,趕不走那股只能隨人擺布的無奈。」

除了家暴、離婚、監護權的案件,也有盜竊、性虐待、販毒的案件故事。故事裡有人堅決不願為了沒有做的事情認罪,也有人背負從沒犯過的罪行,只因為他要的不是公正的判決。有人分明是罪責最重之人,卻被判處最輕量刑。

「我們要記得,每件案子所激起的漣漪,遠比在法庭發生的一切更深遠悠長。這一切,我絕對不會再忘記。 」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吳曉樂.
「在此,我想要指出一種權利,是若有人把你的手往明火上扯,你就疼得十指連心。不必假裝堅強,不必從中鍛出什麼削鐵如泥的硬道理。」-p.149

 

64283706_2660065314221017_4906530768768991232_n.jpg
 

世界上人人稱羨的物事,偏偏,我就是不喜歡。


若曾讀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想必仍然記得曉樂自己的故事。我一直對曉樂的媽媽印象深刻。只就學到國小畢業的母親對知識的渴望;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在書店閱讀的身影。這本散文集,再次提及了母親的故事,以及曉樂自己從小到大的一些感受。

「對女性而言,成就如玫瑰,半是浮華,半是苦刺,手放錯了位置,是會扎出血來的。」從不厭倦讀著每位女性在人生中的真實經歷,因為明白那些憤懣的情緒是如此強烈。女性經歷的書寫之外是令人動容的家庭故事,有幸福美好的一面,也有愧疚難堪的一面。

「鴨子怎麼會生出天鵝呢?我生平見過最溫柔、最友善的控訴,再也想不到其他一種表達方式,比這樣的言語還委婉深沉。」親人間的關係一直是我覺得最珍貴也最奇妙的,誤解與諒解經常發生,而我始終想不出世上還有誰能如此原諒自己口無遮攔的傷人,卻還深愛著你。(當然我知道還是會有例外情況的。)

讀這本書像是和曉樂一起回憶她眼裡的世界,從懵懂無知的孩童時期到漸懂世故的三十歲。我喜歡她直率的書寫真實感受,也喜歡文字間流露的那顆透明的心。「有些開罐器不是為我這種人設計的。我得把開罐器交給另一個自己,一個比較不像自己的自己。」寫作,我想就是她專屬的開罐器。不需要交給其他人的那個開罐器。

「在胸臆儲存一些會咬人的回憶,左膝放牧一片瘀青,沒那麼可怕的。它們是另類指南,教你明白,世界上有些地方,你去了,會痛,不去,便快樂;有些物事,你碰了欣喜,不碰,就傷心。」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單車失竊記》吳明益.
「靜子靜靜地聽,她不提醒他什麼,也不對那些話表示意見。只是在他騎車的時候,把頭偏著貼在這個男人的後背,那會聽到一種不成語言的,悶悶的、低沉又帶著體溫的聲音。」-p.298

 

61465582_2644339122460303_1714407557080023040_n.jpg
 

消失的單車,被遺忘的時代。
每一個零件縫隙裡的故事,拆解組合。

 


故事從失蹤了二十年的父親及一輛幸福牌腳踏車說起,主角在找尋腳踏車的過程中拼湊歷史,敘述了關於單車失竊的記事。

「故事總是在你無法得知自己是如何從過去來到現在的此刻而存在,我們一開始往往不懂它們為什麼在時間磨損下仍然冬眠似的在某些地方活存著,但在聆聽時,總覺得它們被喚醒後,隨著呼吸進入你的身體,像針一樣沿著脊椎鑽進你的腦袋,然後又忽冷忽熱的刺在心上。」

一台腳踏車的失竊記,涵蓋了二戰戰史、台灣史、台灣單車發展史、動物園史、蝴蝶工藝史……。對於我而言,那是如此遙遠的時代,但在讀著故事時,卻仍然感受到情感的流動。好像事件發生時,我曾親眼目睹過。

吳明益在後記中提到:「透過這樣一個從尋找腳踏車,意外進入某個時間之流的故事,我期待讀者與書中人物彼此能感受到彼此的情感、踏踩時的頻率、汗味與不協調的呼吸、流淚與不流淚的悲傷。但沒有人停下來,不必彼此呼喚、親吻,就只要無聲、艱難、飢渴又平靜地踏踩下去。」

我聽過台灣有蝴蝶王國的稱號,但我從不知道以蝶翼作畫的歷史。我聽過新聞裡報導大象林旺爺爺,但我從不知道牠曾是一隻戰象。神秘的銀輪部隊、蝶畫的製作過程、大象林旺的一生,在虛構的小說故事下是真實的歷史。那些我只瞥見影子的時代,如今在這本書裡化為文字。

「我想著這父子倆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溪流隔開的望鄉山和鹿窟山,固執地守在兩旁。它們聽見彼此喊叫的聲音,卻又假裝沒聽到。」書中提到兩對父子,阿巴斯與巴蘇亞、主角與父親。父子之間的關係、情感或許不是這本書的主軸,卻是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老鄒不在了,巴蘇亞也不在了,連原本的河岸都不在了。飛行眼鏡不見了,土芭樂樹被砍了,那隻白頭翁也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物、事終將消逝,歷史也有失竊的時候。一本簡單來說是找尋單車之旅的故事,但在跟著主角一起找尋失竊單車的過程中,我著迷的是那些逐一拼湊的歷史,以及那個無法好好哀悼,無法好好愛的時代故事。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與貍奴不出門》黃麗群.
「過日子大多時候是不插電的,所有位移來自慣性擺盪,望前程留後路,外力從那一頭逼過來,從那一頭彈回去,軌道漸漸形成,久了身體也看不見,身體就是軌道本身,走成一條路的人,有時自己也將成為平坦。」-p.231

 

61072549_2637595716467977_7717251564494127104_n.jpg
 

與世界單打獨鬥,是種高貴的練習。


書名取自陸游詩句「我與貍奴不出門」。
黃麗群的散文集,是與世界單打獨鬥的日子裡,寫獨處、寫冰箱、寫旅行、寫喜歡……,平凡的微小事物逐一成了小小的大事。

「世上有兩類型人,一種在群體中呈充電狀態,另一種則悲慘的根據能量守恆原理自然呈漏電狀態。」

「當然,我從不懷疑人能對自己說謊到什麼地步,這或許也是獨處真正困難的原因,一手瞞自己,一手又拆穿,獨處就是這樣一個疊疊樂般的地獄與天堂。」

對我來說,獨處這件事和寫作有極大關聯性。需要寫和個人經歷相關的的文章,我就非常需要獨處的空間。我認為書寫自身的故事就是對自己說謊然後又拆穿自己的過程。

「二十幾歲的身與心常常真是一座窗就輕輕框住了;二十幾歲的墜落,高度似乎也差不多就是二樓,當然十分疼痛,卻還有一線生機。」

「老年永遠不會理想的吧,不管怎麼說。因為生為一個人就不是太合乎理想的事。因為人會變老本身就是最不理想的事。」

她和世界頂嘴時,是以一把鋒利精準的劍,單刀直入的向前揮去,直言不諱的揮灑武士豪情。初次閱讀她的作品,就會被她的文字風格吸引。而在相對理性的文字裡,也有會心一笑的片刻,像是她寫著和媽媽旅行的記事就十分有趣。

文章標籤

Loro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